王翔宇:课堂精彩源自于课外的千锤百炼

发布时间:2018-11-12

新学期伊始,师生们纷纷传扬着一则喜讯:8月27日至31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翔宇代表四川省参赛,获得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这是本次四川省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国大赛上充分彰显出西财青年教师的教学实力和风采。

王翔宇老师感慨道:正是西财校领导的重视、校风的良好、学子的优秀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教学相长的土壤,荣誉背后更是体现着校工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对比赛的精心组织谋划和对我个人的鼎力相助。

训练有素,厚积薄发本次全国竞赛,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目标,以“上好一门课”为启动点,以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为着力点,以赛带促,激发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参加本次全国决赛的129名选手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均为各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获得者,竞赛学科分组设置文、理、工科,再加上思想政治课专项共四个小组,思政课单列,进一步凸显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组委会的高度重视。参加决赛的选手涉及 12个一级学科门类,赛事角逐异常激烈。

比赛当天,要求选手从 20个教学节段中任意抽取一个,在准备室备课一个小时后,立即进行20分钟的课堂教学,然后进入反思室,在45分钟内独自撰写500字的教学反思材料。

抽签之前,王翔宇不免有些忐忑,心里七上八下,20个选题的一幕幕瞬间在脑海里翻卷,根本不知道会命中哪一个。随机抽到了28号,对应讲授《中国特色外交中的国际和平之道》,他立马感觉很释然,胸有成竹,但压根儿不敢掉以轻心。

“一个小时备课,实际上掐掉着装时间、备课室到赛场教室的时间,所剩无几,分秒必争。”王翔宇说。

讲课教室内只有7名评委和2名志愿者,讲课教师就把他们当成学生。“而他们是本领域的全国资深专家,丝毫不敢马虎。20分钟都有严格的流程,能自己发挥的空间基本没有。”王翔宇回忆说,从进门就开始计时,选手还得打开PPT,时间一到,立马叫停。

参赛的都是各省最优秀的代表,水平不分伯仲,“考的是平时的教学认真度和科研能力。”王翔宇说,讲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关键是如何融进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给专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4年,王翔宇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来到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在首都求学时,他常常去北京大学主持由多校同学共同参与的读书会,特别是围绕着历史科目,大家津津乐道,分享读书心得,共举办了七十多期。他觉得,此次比赛,专业知识帮了他大忙。国际关系涉及大国之间的关系历史,而历史深度帮助他拉高了评分。没有闲时的千锤百炼,就没有赛场上的精准发力。

“平时上课怎么上,就怎么给专家讲。”王翔宇说,他一年的上课量接近1000课时,平时上课就会将社会热点和历史线索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深入剖析问题。

他进一步分析说,其实选手从20个题目中任抽一个来讲,也说明大赛组委会就是想考察教师平时上课的真实状态。所以,全靠平时累积,考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从20个专题中任抽一个讲,也就意味着选手要对20个题目都要熟悉。

这个暑假,王翔宇什么别的事也没干,待在学校一心备赛。7月,王翔宇将20个题目过了一遍,基本耗时为400分钟。8月,他又过了一遍。

他背后的团队也没有休息。本次比赛是国家教科文卫体工会牵头的,学校工会自然也就成了校一级牵头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中心等都参与其中,团队的力量凸现出来。”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江雪珍说。

学校组成了专家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也有校外聘请的专家,为王翔宇把关。团队里还有心理学专家,礼仪教师,信息技术老师。从教学大纲的确定与修改,到PPT制作,到教学反思,20个专题,一个不落下。

“教学环节如何把控,教学方法的选用,都针对王老师的情况进行了提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远均说,培训前后,真的是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王翔宇也特别感谢团队的支持。“尤其是那个PPT,真的做得太精彩了,是加分项。”对外联络,材料申报,后勤保障,团队都分担了,他可以专心于那关键的20分钟。

这支团队一路过关斩将。7月,全省比赛在绵阳举行,王翔宇夺得第一。继而是全国第一。

“任何工作,单打独斗的影响力和成就都有限,而团队就不一样了。”江雪珍说,通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王翔宇受益,学校也可以积累经验,并推广到全校教师的发展工作中去。

夯实教学,重视讲台王翔宇老师在我校主要开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际关系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思政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可能是枯燥的,但王翔宇觉得这是个误读。他的课,会有不少历史故事,学生很喜欢。

“上课分内容和课堂技巧,内容上有干货,学生就愿意学,毕竟进大学是求知的。”王翔宇说,技巧上,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引入热点,比如“一带一路”,新时代外交,或从段子中发现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去年,王翔宇获得了学校竞赛一等奖。“说实话,难度比国家比赛还大。”他说,赛制同国赛,但学校教学竞赛不分组别,每个学院派一名代表。实际上要在各类学科中去比,获得一等奖更为不易。

对教学有着高度热情,对学生关怀备至。同学们常常会产生一些课本之外的问题,于是就发邮件给王翔宇。有时候回答学生一个200字的问题,王翔宇一写就是几千字,等回过头,一晚上已经过去了。平时与学生联系主要靠邮件,他认为比较正式。但有学生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甚至出国需要,也会跑到课上与他交流。前年,一个学生要去乌克兰当志愿者,来问他国际局势,中乌关系等。

说起我校的留学生,王翔宇表现出满脸的喜爱:“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可以了解中国,更可以从中国的视角了解世界。有几个非洲留学生还要求要和中国的同学一起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笔试,我觉得非常不错。”更有趣的是,王翔宇还将留学生们变成了课堂 “知识点”———例如,他让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家乡的铁路修得怎么样”、“手机信号怎么样”,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今年,大批00后的新鲜血液涌入我校,王翔宇也对新生提出了建议:“00后是‘网络一代’,新鲜的事物他们都能快速接受,他们缺乏的,反而是接触经典和古典。目光长远一些,才能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他看来,现在的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很多,老师决不能照本宣科,要有真功夫,讲出学生看不到的,不懂的。比如,讲今天的大国关系,就得回溯历史,讲外交史,学生在知识上就有了深度。

这背后又离不开科研。王翔宇平时除了上课就是看书备课,研究学科专业问题,发表论文。“还有运动,足球、游泳、跑步,坚持锻炼。”他笑着说,当高校老师也是个体力活,一周得在七八个班上公共课。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各类平台。

“单独来看,这次王老师获奖,是几个部门凝心聚力,但是长远看,却是学校多年来围绕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多年的累积。”王远均说。

王翔宇说,到校后,组织部、人事部、学院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就会一起为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方案。学院为了教师上好课,开展了互相听课和评课活动。他从中受益不少,教学内容上如何突出重点,教学形式上如何有个性。这个习惯,他现在还保持着。

在前不久我校隆重举行的开学典礼上,王翔宇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希望同学们在各自最擅长的平台上超越自我,学会坚守、学会包容、学会珍惜,“请在你的那份坚持上奋殳执钺、披荆斩棘,达到你心中的理想彼岸吧”。

(校报学生记者团 陈施怡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