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杰: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

发布时间:2018-11-12

肯于钻研,他凭借对基础理论的热爱活跃于经济论坛;热心公益,他秉承青年党员的责任奉献百姓;扎根党支部,他为校园文化理论建设出力。揭下这些标签,他其实是我们身边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员,说话时微微带笑,被黑框眼镜遮住的眼里是藏不住的光和热。李孟杰,我校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用信仰与坚持活出了自己的不凡。

结缘马克思,排除万难钻学术

在李孟杰看来,自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下的缘分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在他记忆深处,父亲每夜在床头阅读大部头书籍的场景总是令人心驰神往。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孟杰也尝试着翻开一本《毛泽东思想概论》,试图通过自己尚不丰富的词汇量去叩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为了更好地探索那些书里的世界,李孟杰深知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从中学时自发寻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外拓展,到进入大学后自主地进行系统性学习,李孟杰从未改变自己的选择。

在大一结束后的那个暑假里,李孟杰买了厚厚的两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然而买书时的雄心壮志很快就遇到了一盆当头泼下的“冷水”。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李孟杰而言,陌生的名词与深奥的理论让自学变得困难无比,他一度想过放弃。然而,对理论知识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对困难的畏惧,李孟杰咬咬牙,一鼓作气在两个月时间里“啃”完这部晦涩难懂的著作。“当我看‘进去’以后,就不觉得枯燥了,那些知识让我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回忆起这段经历,李孟杰脸上不由露出自豪的微笑。

自此以后,李孟杰的学习热情高涨。他广泛阅读名家著作,不停地扩充知识储备,并把自己的思想诉诸笔墨,不仅活跃于人大经济论坛,还向《经济学家》等杂志投稿。因为他尤其醉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学们还给他起了“李克思”的外号。得益于三年来的日积月累,李孟杰于2017年被成功保研至西财“政治经济学”专业。

心之所向,追求信仰终入党

李孟杰的父亲是一名党员,父亲在生活中的自律自省和以党员的身份自愿下乡扶贫的奉献精神,在小孟杰心里深深地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

高中时候李孟杰就向学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还要经受锤炼未能批准入党。上了大学,他继续追求着他的梦想。在谈及入党过程时,他讲了几件令他难以忘怀的事。一个是在提交申请书时,他自认为已经写得很完美了,但还是被辅导员找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字要写端正,标点符号要正确,表述一定要准确等等。“之前觉得这些只是小问题,但在辅导员指出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桩严肃的事情,要重新端正态度,严谨认真对待。”李孟杰微笑着回忆。另外一件事是上党课,他告诉我们,本以为是刻板的理论,没想会有多大收获,但上完第一堂课后,老师精彩的讲授就给所有人以深深的震撼,让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思想的提升。

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李孟杰担任了学院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在这段时间,他经常组织支部同志进行理论学习,带头发言,主动为同学解决疑惑,营造了人人学习党规党章的良好氛围。“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提高,”李孟杰总结道,“他们勤于思考,关心时事,每一次党课都让我受益良多。”

“两学一做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优秀个人”称号、“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党务知识竞赛优胜奖”、“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经过一年的磨砺,李孟杰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

以行求知,在实践中获得感悟

李孟杰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鞭策自己,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他认为:“上党课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思想。”

2016年7月,在温江区临江村,李孟杰一行人和当地的大学生村官一起为老年人举办了以“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防骗知识讲座”为主题的活动,在给乡村老人带去温暖的同时,也教给他们防诈骗的知识。在这次近距离接触中,李孟杰感受到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更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李孟杰在临江村的经历让他开始关注老人这个群体。于是,在同年11月,他参加了“空巢老人爱心摄影活动”。在温江涌泉大道街道社区,当看到那么多的空巢老人,一种苦涩油然而生。那些老人的子女大多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守在家里,就像孤独的灯塔要为外出的航船指引回家的方向,但那些航船却久久不归。李孟杰及其他志愿者的到来填补了老人们空虚的生活,他们陪老人聊天,带给他们久违的欢笑和温暖,同时,他们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活动的意义。

醉心学术、热心公益,党员的身份让李孟杰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学会站在整个时代背景下思考,”李孟杰说,“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是一个学生党员的必修课。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青年学子应有的贡献”。 (林睿怡 霍佳琦)